在软件开发过程中,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,给项目推进带来阻碍。下面给大家讲讲常见的错误都有啥。
首先,需求理解不充分是个大问题。就好比要开发一个电商平台,没跟客户沟通清楚商品种类、交易流程这些关键需求,开发出来的平台可能就没法满足客户实际需要。客户想要能支持多种商品规格,开发时没考虑到,后期就得大改,费时费力。

忽视用户体验也不行。软件界面设计得乱七八糟,操作流程复杂得让人崩溃,用户肯定不愿意用。像有的 APP 注册,要填一堆无关紧要的信息,也没个提示,用户大概率就直接卸载了。
代码结构混乱也是常犯错误。写代码不遵循架构设计原则,模块之间耦合度高得离谱。比如一个 Web 项目,业务逻辑、数据访问和用户界面代码全搅和在一起,后续想扩展功能或者维护,那难度简直了,改一点可能就影响到一大片。
不重视代码注释也很麻烦。代码里不写注释,或者注释写得含糊不清,自己过段时间再看都得迷糊,更别说团队其他成员了。一段复杂算法代码没注释,别人想优化或者修改,得花大量时间去捋逻辑。
还有过度优化过早出现的情况。在开发初期,项目功能都还没完善呢,就花大把时间去优化那些对整体性能影响不大的地方。比如一个新软件,核心功能还没开发完,开发人员就去优化一个很少被调用的函数,结果耽误了整体进度。
忽视单元测试也不行。代码不写单元测试,或者测试覆盖率低,代码里的逻辑错误就很难及时发现。一个计算订单总价的函数没测试,改了价格计算规则后,计算出错都不知道。
测试数据不充分也是个问题。测试的时候数据太简单,各种边界情况和异常场景没覆盖到。像测试登录功能,只拿正常用户名和密码测,没考虑用户名有特殊字符、密码为空这些情况,软件上线后就容易出问题。
另外,没有错误处理机制也常见。代码里不考虑可能出现的错误,比如文件读取函数没处理文件不存在的情况,一旦文件不存在,程序直接崩溃,给用户体验极差。
版本控制混乱也会带来麻烦。团队开发不规范使用版本控制系统,分支管理乱糟糟,代码冲突频繁,提交信息还写得不清不楚。多个开发人员在一个分支同时开发不同功能,冲突不断,又不知道为啥改代码,追溯起来特别困难。
忽视安全问题也很危险。软件设计开发不考虑安全因素,像数据加密、输入验证这些没做好,很容易被黑客攻击。Web 应用没严格验证用户输入,黑客就能通过 SQL 注入获取数据库敏感信息。
依赖管理不当也会影响项目。不合理管理软件外部依赖,用了过时的库,或者没考虑依赖兼容性。Java 项目用了有安全漏洞的旧版第三方库,又没及时更新,软件就存在安全隐患。
硬编码也是个错误做法。把配置信息、常量直接写死在代码里,后期修改特别困难。数据库连接字符串硬编码在代码中,要换数据库服务器,就得改代码重新编译。
团队不遵循统一编码规范也不行。成员代码风格不一致,变量、函数命名规则都不一样,代码可读性太差,维护起来头疼。有的用驼峰命名法,有的用下划线命名法,看着乱糟糟的。
没有文档记录也会带来麻烦。除了代码注释,没有系统架构文档、用户手册、API 文档等整体文档。开发个软件库给别人用,没 API 文档,别人根本不知道咋用里面的函数和类。
功能蔓延也是软件开发常见错误。开发过程中不断加新功能,超出最初项目范围和计划,导致项目进度延迟、成本增加。本来做个简单记账小程序,开发时不断加理财分析、社交分享这些功能,最后项目没法按时交付。
忽视性能测试也不行。软件不做性能测试,实际运行就可能出现性能瓶颈。大型数据处理软件没测试性能,处理大量数据时运行缓慢,甚至内存溢出。
不合适的技术选型也会影响项目。项目开始没根据需求、团队能力和资源选合适技术栈。小公司开发简单移动应用,选了复杂又不熟悉的跨平台框架,开发周期延长,因为团队要花大量时间学习新技术。
开发团队成员不及时更新技术知识也会拖后腿。不关注行业动态,还用着过时技术。容器化技术都广泛应用了,团队还在用传统虚拟机部署方式,浪费了提高部署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机会。
团队成员之间缺乏沟通协作也会出问题。开发人员之间、开发与其他部门之间沟通不畅。开发人员改了软件接口没告诉测试人员,测试时发现接口不匹配,又得重新调整测试用例,浪费时间。
没有备份和恢复计划也很危险。代码、数据这些重要资产没备份计划,一旦服务器硬盘损坏之类的,开发成果全丢,只能重新开发。